暑假来临,孩子迎来了一段相对自由的时光。然而,令人担忧的是,很多孩子在这个假期里过度沉迷于手机,仿佛被手机“绑架”了。
孩子长时间玩手机,对眼睛不好的,更可怕的是它会悄悄改变孩子的大脑!
一、总玩手机的孩子,大脑会发生这些变化!

1. 大脑灰质减少,情绪暴躁。
灰质管控着孩子处理信息、做决定以及控制情绪等多项关键功能。
有研究表明,灰质减少会使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,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吸收知识,情绪也变得极不稳定,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。
如果孩子成天捧着手机过度使用,会导致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发生改变,影响灰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。
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,还可能对他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。
2. 大脑白质受损,脑子变笨。
根据神经科学的研究,大脑白质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,这些纤维负责在大脑的不同区域之间传递信号。
白质就像大脑里的“信息高速公路”,一旦受到损伤,信息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。
手机辐射再加上长时间低头,孩子大脑里的白质会受损;孩子反应会变慢,脑子不灵光,学东西也会变得吃力。

3. 影响大脑的奖赏系统。
手机里的游戏、短视频能让孩子很快就觉得开心,这会让大脑的奖赏系统过度兴奋。
频繁且过度的刺激会导致奖赏系统的阈值提高,让孩子需要更强烈、更频繁的刺激才能获得同样的满足感。
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,容易对手机上瘾。孩子对其他正常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,因为这些活动无法像手机那样迅速且强烈地激活奖赏系统。
这会影响他在学业上的积极性,还可能导致他在社交、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滞后。
4. 削弱大脑的记忆功能。
有研究发现,长期暴露在过多的电子信息环境中,大脑的海马体(与记忆密切相关的大脑区域)功能会受到抑制。
当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,他的注意力被各种丰富却碎片化的内容所分散,难以集中在需要学习和记忆的重要信息上。
而且,手机里乱七八糟的信息太多,会干扰大脑正常的记忆过程,造成大脑的认知负荷过重,让原本有序的记忆编码和存储过程受到干扰和破坏。
可以说:孩子越玩手机脑子越慢。
二、我们应该怎么做?
1. 设定明确的使用规则。
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定好手机用的规矩,像什么时候能玩、能玩多久、能用来干啥都要说清楚。
而且定了就得严格执行,让孩子知道手机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。
比如规定孩子做完作业可以玩半小时手机,睡觉前不许玩。
2. 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。
让孩子多去试试别的好玩的事儿,像读书、画画、踢球,让他的生活丰富起来,自然就不会老惦记着手机了。
3. 以身作则。
俗话说:“言传身教,身行一例,胜似千言。”
父母先做好榜样,别在孩子面前总玩手机。要多和孩子交流、互动,一起做有意思的事儿。
4. 加强沟通与监督。
要多和孩子聊聊,知道他爱玩手机的原因,也要看看他有没有遵守规定。要是孩子玩手机过度了,别光骂,要好好跟他讲道理。
孩子的暑假应该是丰富多彩、充满成长和探索的,而不是被手机所束缚。
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,并引导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。